首页 资讯 正文

两千年前古人如何竞渡(文物有话说)

体育正文 17 0

两千年前古人如何竞渡(文物有话说)

两千年前古人如何竞渡(文物有话说)

  羽人竞渡纹铜(tóng)钺及文物上的“竞渡纹”细节。

  在浙江宁波博物馆,一件名为“羽人竞渡纹铜钺”的战国时期青铜器,引人注目。器具呈(chéng)金黄色,高9.8厘米,刃宽12.1厘米,约手掌心大小,一面光洁没有纹饰(wénshì),另一面铸有边框,框内(kuāngnèi)上方(shàngfāng)图案是龙纹,下面是羽人竞渡纹。这件铜钺不仅证明了2000多年前越地(dì)先民就已掌握划船的技能,也可能是早期记录世界(shìjiè)划桨水上运动的重要器物。

  铜钺的(de)外形类似斧头,但材质较软,一般不作劈砍,更多是作为礼器。第一眼(dìyīyǎn)见到羽人竞渡纹铜钺,定会被它(tā)那金灿灿的颜色所吸引。虽然距今已有2000多年,但依旧璀璨夺目,可见其铜材(tóngcái)质地优良。

  铜钺表面(biǎomiàn)用线条符号作装饰,有一种现代美感,特别是下部(xiàbù)以弧形(húxíng)边框线为舟,上坐4人成一排,4人都头戴高高的羽毛冠,奋力划桨的手臂,是整体纹样(wényàng)中少见的直线,而且转折相连,与曲线画出的身体形成(xíngchéng)鲜明对比。这种通过直线把4个人连接起来的做法,形象地表达了竞渡中众人齐心协力的精神状态。

  这件铜钺出土于宁波(níngbō),宁波在战国时期属于越地。铜钺上的(de)“羽人”,展现出百越民族对“鸟”的特殊情感。

  百越民族(mínzú)对“鸟”的崇拜反映(fǎnyìng)在许多文物中,例如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“鸟形象牙匕”“双鸟朝凤象牙器”“鹰形陶豆”等。越人因崇鸟尊鸟而(ér)仿鸟,许多越王刀剑,刻有“鸟篆文”。“羽人竞渡(jìngdù)纹”中头饰羽冠的“羽人”图像是越地文化的表现。

  若仔细观察“竞渡纹”,会发现舟上(zhōushàng)4人划桨的(de)动作(dòngzuò)整齐划一,铸造者以极其抽象的方式勾勒他们撑腿前倾的身体(shēntǐ),这是明显的竞渡姿势。可以(kěyǐ)想象,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,越地先民已有竞渡行为。可能是比赛,也可能是面对急流时的行舟方式,跟我们今天奋力划桨的状态何其相似。

  那么,能不能说战国时期就出现了“龙舟竞渡”呢?据宁波(níngbō)博物馆学术研究部副研究馆员陈明良推测,因为越人生存环境(shēngcúnhuánjìng)比较恶劣,会(huì)有经常性的竞技比赛,这是他们保持旺盛的精力、体力和坚强意志的一种(yīzhǒng)方式。“羽人”所划之舟是否为龙舟还无法断定,但它大概率是端午龙舟习俗的一种源流(yuánliú)。

  如今,沉默千年的羽人(yǔrén)竞渡纹铜钺,频频出现于各项(gèxiàng)重大活动中。彼时,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,国家体育总局曾(céng)将其作为中国悠久的体育竞技实物史料(shǐliào)上报给国际奥委会,作为申报依据之一;此外,它还是宁波市申报“宁波海上丝绸之路”世界文化遗产(wénhuàyíchǎn)时的申遗标志。

  “箫鼓满流水,风烟生画旗。”虽千年时光流转,但“羽人竞渡”所(suǒ)传递的拼搏精神,始终奔流在这片土地之上,激荡在人们心间(jiān)。

  《 人民日报(rénmínrìbào) 》( 2025年06月01日 06 版)

两千年前古人如何竞渡(文物有话说)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